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年报]星辰科技(832885):2024年年度报告
来源:米乐m6网页版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19 03:42:08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

  公司负责人吕虹、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包江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有关人员均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军工企业对外融资特殊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等 相关规定,对于涉及国家秘密信息,在本报告中采用代称、打包或者汇总等方式来进行了脱密处理。同时, 为保护公司重要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及商业机密,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本报告豁免 披露除关联方外的重要供应商与客户的具体名称。

  公司在本报告“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分析了公司的重大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是将运动控制指令转化 为驱动伺服电机做出相应运动的驱动电力(包含电流、电压、频 率等要素),属于伺服系统的一部分

  一种精确运动控制的执行电动机,在伺服控制管理系统驱动控制下, 实现电动机轴上的扭矩、角速度和/或角位移输出

  以物体的位移和角度、速度、加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 标任意运动规律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包含大功率、高效率的高精度伺服系统和高精度、高鲁棒性的 大功率拖动系统

  采用两套或多套伺服系统共同驱动一个旋转机构,利用控制算法 和电控手段消除传动链的齿轮间隙,以此来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精 密、快速的随动控制,既能提升整套系统的随动控制指标,又能 够降低对物理运动系统的精度要求从而大大降造成本

  由控制器(包含控制电脑及算法软件)、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 运动执行机构、传感器构成的具有预定目标控制功能的系统总成

  大型风力发电机上用于控制桨叶角度,实现最大风能利用率并在 飓风天气实施风电机组安全顺桨自我保护的驱动控制装置

  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着规定的路径行驶, 具有安全保护及各种移动功能的无人驾驶搬运车

  2.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 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紧密关联,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 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救助 除外

  3. 除同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相关的有效 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 融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实物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 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 售金融实物资产、其他非流动金融资 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1、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1)变更房屋折旧年限的原因 鉴于公司新建房屋及建筑物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均符合国家标准,并遵循了较

  高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建筑物的耐用性和常规使用的寿命提升。为更加公允、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 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实际常规使用的寿命更接近、计提折旧的期间更加合理,公司重新 核定了新增部分房屋的实际使用的时间,决定从2024年4月1日起,对2023年12月1日以后转固的房 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做调整,净残值率保持不变。 (2)会计估计变更前后对比 类别 折旧方法 变更前折旧年限(年) 变更后折旧年限(年) 房屋及建筑物 年限平均法 20 20-29 2、会计估计变更预计对 2024年度的财务情况和经营业绩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变更固定资产 折旧年限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做处理,无需对已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本次 会计估计变更对 2024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如下: 单位:万元 类别 原值 调整前计提折旧 调整后计提折旧 减少折旧金额 二期研发大楼 2,506.26 121.74 91.11 30.63

  本公司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归类于 C40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为 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有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器、伺服 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主要为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三大领域客户提供高性能、 高可靠性、高适应性的自动化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作为技术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强大的研发技术实力和持续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构建了核心竞争 力。公司专注于高精度随动控制技术、消隙控制技术、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技术、动力伺服技术、 电机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伺服系统行业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融合控制计算机、伺服系统、执行 机构及反馈有关技术,形成了随动控制总成、消隙系统等独特的技术和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以高性能、 高可靠性、高适应性、高稳定性获得了客户的广泛信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 61项专利和 24项 软件著作权,在高精度随动控制技术、消隙控制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积累。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通用产品和定制产品两大类,针对这两类产品的不同特性,配套了差异化的生产 管理体系。在制造执行层面,采用“核心自主生产+非核心委外协作”的柔性化模式,既保障关键工艺 品质可控,又提升整体产能弹性。生产组织上,针对通用产品实施安全库存式备货生产,对定制产品实 行订单驱动型生产,通过订单流与需求预测算法的动态耦合,优化产销衔接。供应链端建立严格供应商 准入机制,采取集中采购模式,结合订单驱动与战略储备策略,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形成“需求预测 —生产排程—采购执行”的全链路协同机制。

  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等多个应用领域。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 公司服务于多家军工大型集团和他的下属科研院所;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风电、储能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产品服务于自动化、智能化的各类机械设备。 公司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几个应用方向: (1)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如装备控制、装备自动化及仿线)民用领域,如风电变桨、储能及新能源车等新能源领域,以及注塑机、AGV、工业自动化及智 能化装备等工业控制领域。 针对不一样的客户所处的行业及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采取了行业营销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销售模 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已建立“行业直销+分区布点+渠道经销”的销售体系,形成了基本覆盖 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确保能及时、快速地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1、经营情况概述 2024年,公司以“高水平发展”为战略主线,锚定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三大核心赛 道,通过创新驱动与战略布局的双向赋能,实现运营效能与经营效益的同步提升。在加速产品迭代与技 术升级的基础上,强化市场拓展与应收账款管理闭环,推动经营业绩实现量质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159,277.4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为16,074,334.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纯利润是 12,633,360.63元,同比增长68.57%。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532,445,471.86元,较期初上升1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 权益为380,510,831.99元,较期初增长2.73%。 2、业绩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举措并行实现业绩稳步提升。 ①市场拓展成效 公司持续深化市场布局,通过精准营销与客户挖掘,推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航天及军工伺服 系统业务作为核心板块,本期收入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5.44%,成为拉动整体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该业

  务板块凭借高技术壁垒形成的产品竞争力和强客户粘性带来的稳定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市场地位。 ②精细化管理释放效能 报告期内,公司逐步优化全流程成本管控,依托数字化工具应用与流程的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37%,管理效能持续释放。 ③应收账款改善 针对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的行业性挑战,公司通过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优化客户信 用评估与结构布局,并借力航空航天及军工业务板块的复苏的势头,积极地推进销售及回款工作。报告期 内,部分长期未结清款项的客户项目顺利完成上级验收并支付货款,有效削减了本期的信用减值损失。 3、主体业务经营情况 (1)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 公司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产品主要使用在于装备控制、装备自动化及仿线年度,公司继续聚焦装备控制、自动化及仿真平台等核心场景,深度参与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 的技术升级,锚定装备控制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迭代需求,推动配套层级加速,由“部件级”(伺 服驱动器、双电机消隙系统等)向“总成级”(调平系统、天线回转机构等)延伸,明显提升产品附加 值及市场渗透率。2024年公司航空航天及军工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5,862,421.21元,同比上涨 15.44%。 在“十四五”强军战略深化背景下,国防预算持续向装备现代化倾斜的行业趋势明确。依托在军工 伺服配套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先发优势,公司已形成高客户粘性的业务生态。未来公司将通过总成级产品 研发与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化在高端装备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把握军工装备自主可控和全面升级的 战略机遇。 (2)新能源领域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风电市场。 面对风电平价时代的技术创新需求,公司紧跟大容量、长叶片、高塔筒及深远海风电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在稳固现有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成功拓展行业头部新客户并启动挂机试验。同步构建运维服务市场布局, 形成“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尽管产业链成本优化导致短期毛利率承压,但公司通过内部成本控 制、生产效率提升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0,246,915.80元,同比增长27.67%。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产品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提升生产效率与交付质量,重点突破风电变桨伺 服驱动器大客户市场,积极布局储能、SVG等电网侧业务,以推动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随新能源行业的 增长而不断蒸蒸日上。 (3)工业控制领域 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专注于为下游自动化装备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 公司的产品以“高稳定性、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优势,大范围的应用于注塑机、油压机、内绕机等各 类制造设备中,是工业自动化装备中的主要部件,对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波动及部分行业需求放缓影响,工业控制领域业务较上年同期下降14.96%, 实现营业收入36,887,130.20元。工业4.0推进带来的设备智能化升级需求明确,伺服系统作为运动控 制核心单元,长期需求量开始上涨具有确定性。公司将进一步挖掘细分赛道的潜在客户,一直在优化产品,通过

  提质控本打造具有高竞争力的伺服产品,并持续优化产品线布局,以更灵活的市场策略捕捉细分领域增 长机会,提升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4、技术进步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新增3项发明专利申请。针对 自动控制领域技术升级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推进了以下技术工作: (1)模型驱动开发体系建立 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在车用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并证明了其优越性,伺服系统的算法开发非常符合 其应用场景。本年度公司整合相关资源,建立了基于模型设计的全流程体系;同时以工业控制系列新产品 为标的,开发了伺服控制系统软件,并通过全面测试,2025年将向市场推广试用。 (2)动力伺服系统功率底层技术的开发 中大功率动力伺服系统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可靠性是制约其稳定工作的主因,公司针对行业和客 户的相关痛点,重新规划了产品的电路拓扑,在兼顾技术性能指标下,将可靠性、稳定性作为第一要务, 设计并优化了包括电力电子器件(IGBT等)驱动网络技术、电磁兼容设计、双面散热技术等。目前已采 用上述技术完成全系列伺服驱动器的设计、制造及测试。2025年,公司将以工业品控制应用为场景,全 面推广该技术,以期实现高功率密度、安全高可靠、鲁棒性好的新一代动力伺服产品,为用户带来更高 性价比的产品。 5、内部运营管理 2024年,公司聚焦业务数字化的持续深化改革,成功导入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与MES(制 造执行系统)系统,实现产品研发到生产交付的全流程信息化覆盖,明显提升了流程管控效率。为强化 数据核心系统深度集成,同步建立数据治理规范体系,探索数据驱动的生产效率提升与质量控制方案, 全面赋能运营决策。信息安全建设方面,持续强化网络及软件安全开发和升级,完善防护体系架构,有 效保障核心信息资产安全。 6、财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0,510,831.99元,每股净资产2.23元,流动比 率为2.59,基本每股盈利为0.09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4.28%,资产负债率为28.69%,应收账 款周转率为0.84,存货周转率为1.68。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健康,风险可控,财务情况良好。 7、股东回报 报告期内,为回馈股东对公司的支持,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审议通过 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 方案,以2024年6月27日为股权登记日,总股本170,615,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 金红利0.3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971,521.60元,占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的46.9%。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营业产品为随动控制总成、 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总体上 与宏观政策和经济周期紧密相关,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依据公司产品和行业应用情况,公司业务主要分 为三大板块:航空航天及军工、新能源、工业控制。

  1、航空航天及军工行业 国际局势复杂化推动全球军费投入持续攀升,为我国军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 层面,国防预算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达16,655.4亿元人民币,同比 增长7.2%,延续增长态势(2020-2025年增速分别为6.6%、6.8%、7.1%、7.2%、7.2%、7.2%),彰显了 国家安全战略下国防建设的坚定决心。 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节点,军工行业将迎来“存量订单 交付+增量需求释放”的双重驱动周期。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 设进入新阶段,发展重点从机械化、信息化并重转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突出强调 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军民融合深度推进叠加实战化训练需求升级,驱 动先进装备与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在国际格局演变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双重牵引下,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支柱,正迎来政策支持强化、 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空间拓展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国防建设的慢慢地增加和装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军工 领域对先进武器装备及核心技术的需求呈现出日益旺盛的趋势。公司产品,如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 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在军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配套层级也逐步提升, 这使得公司在军用装备配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的积极因素共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和机遇。 2、新能源行业 在新能源领域企业主要服务于风电行业。当前风力发电行业正呈现快速地增长与结构性转型并存的态 势。从装机规模来看,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982万千瓦,同比增长6%,累计并网容量5.21 亿千瓦,增幅达18%。全年风电发电量达到9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已攀升 至第三位,仅次于火电和水电,平均利用率高达 95.9%,这既体现了设备效率的提升,也反映出电网消 纳能力的增强。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5年 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目标,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国发电总装机超36亿千瓦,新能源年度新增 装机突破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同步构建高效跨区域输电网络,为能源体系重构提供硬核支撑。 市场格局呈现内外双向突破态势:国内企业依托技术迭代优势,在欧洲海上风电高端市场与东南亚 新兴市场同步拓展,构建全球化布局;本土市场则受益于能源替代窗口期,装机需求持续释放。产业链 价值重构趋势显现,主机设备结束价格下行周期,2024年末开启价值回归通道,推动行业竞争从规模扩 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与此同时,装机结构升级带来增量机遇,针对运行超 15年或单机 1.5兆瓦以下的 2581万千瓦老旧机组,千亿级存量改造市场正加速开启,形成新增装机与设备更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 展模式。在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协同作用下,风电产业正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周期。 3、工业控制行业 工业控制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受三大核心因素驱动:首先是下业产能扩张带来的设备新增需 求;其次是传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需求;第三是新兴应用领域持续涌现的创新需求。作为支 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工业控制行业正随着全球智能制造浪潮的深入而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期。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工业控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形成包含 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完整产业生态。

  2024年,尽管制造业扩张预期回调导致短期需求承压,但产业升级进程在政策推动下显著提速。工 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加快设备更新换代节 奏,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重点推广领域。政策推动的设备更新浪潮不仅形成倒逼机制,加速行业向高 质量发展转型,其红利的持续释放更为工业控制领域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伺服系统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国产伺服 品牌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算法优化与功率器件迭代,在动态响应、位置控制精度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实现跃 升,依托本土化供应链优势与定制化服务响应,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速。随着柔性制造需求的迅速增加, 定制化解决方案正成为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新焦点,这为具备快速响应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本土公司可以提供了重要发 展机遇。

  1)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42,569,199.08 元,上年期末为2,395,262.45 元,同比上升1677.22%。主 要原因是公司推进战略布局,加速实施三期厂房及地下室项目建设,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工程投入所致。 2)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 70,030,024.00元,上年期末为 22,076,716.68 元,同比上升 217.21%。主 要原因是上期公司偿还了到期的银行借款后基数降低,而本期因业务扩展需求,新增了银行贷款。 3)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10,006,189.28元,较上期期末为新增。主要是用于3#厂房的建设。 4)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1,818,415.13元,上年期末为3,084,309.04元,同比减少41.04%。主 要原因是本期承兑汇票到期承兑及背书所致。 5)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为368,494.11 元,上年期末为264,756.25元,同比上升39.18%。根本原因是 本期预付货款增加。 6)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为4,794,020.54元,上年期末为3,469,579.03 元,同比上升38.17%。主要 原因是本期应收的嵌入式软件退税款项增加。 7)合同资产:期末余额为3,567,810元,上年期末为2,467,780.5元,同比上升44.58%。根本原因是 业务增加,应收客户的合同质保金增加。 8)使用权资产:期末余额为229,446.49元,上年期末为755,928.92 元,同比减少69.65%。根本原因 是公司子公司深圳星辰的办公场地减少,本期使用权资产相应减少。 9)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348,370.74元,上年期末为663,544.17元,同比减少47.50%。根本原因是 预收款项在本期确认收入。 10)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为7,313,704.49元,上年期末为13,536,829.40元,同比减少45.97%。主 要原因是①本期对未达到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了回购退款;②支付3#厂房建设款。 1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174,822.09元,上年期末为327,667.88元,同比减少46.65%。 根本原因是子公司深圳星辰的办公场地减少,本期租金相应减少。 12)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10,430,749.19元,上年期末为5,681,359.85元,同比上升83.60%。 根本原因是本期已背书且未能终止确认的票据增加。 13)租赁负债:期末余额为61,141.97元,上年期末为471,928.11元,同比减少87.04%。根本原因是 子公司深圳星辰的办公场地减少,本期租金相应减少。 14)递延收益:期末余额为500,000元,上年期末为1,425,000元,同比减少64.91%。主要是公司参与 的政府项目等收入减少,加上现有的递延项目按期结转导致递延收益的下降。 15)库存股:期末余额为4,291,250.00元,上年期末为7,416,000元,同比减少42.14%。根本原因是 本期对未达到解除限售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了回购注销。 16)少数股东权益:期末余额为-837,041.68元,上年期末为168,851.05元,同比减少595.73%。主要 原因是本期子公司深圳星辰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货计提了较为充足的跌价准备,导致利润减少。

上一篇:珠海松下马达获得带工业以太网通讯的多轴伺服驱动器专利

下一篇:未来电器:公司自主研发的B型漏电保护断路器可应用于充电桩、医疗等领域